学院概况
教学机构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主任:梅艳阳 支部书记:郝晓茹  副主任:郑海坤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流体机械教研室。1986年起,我系开始招收流体机械与传动专业的本科生。1999年专业调整,在流体机械专业基础上,设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并与同年开始招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13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硬件条件: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室共占地面积约800m2,包括热工基础实验室、流体机械实验室、热力装备实验室、制冷及低温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流场数值计算中心等。
主要科研设备包括:PIV粒子成像仪、热重及质谱分析仪、电容层析成像仪、红外线热像仪、高速动态成像仪、大型流场数值模拟分析软件Fluent、五孔探针流场测试实验台、水泵性能测试、空压机性能测试台、智能风速仪等,以及结合学科科研方向,自行搭建和研制的科研实验台等。
主要教学设备,主要以开展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为目标的热工基础实验以及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换热器综合实验台、稳定平板导热系数测定实验台、强迫对流管外换热系数实验台、CO2临界状态观察及PVT关系仪、气体定压比热测定仪、喷管实验台、风机性能曲线实验台、离心泵综合实验台、水泵综合性能实验台、锅炉实验台、速冻装置实验台、保鲜实验台、冷藏实验台、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台、中央空调系统实验台、制冷热泵实验台、超临界机组模型等。
主要实践实习基地: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制冷空调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发电厂仿真机计算中心、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
本科教学:
  本科教学,积极贯彻学校发展规划的方针路线,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提出了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评价为检验标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协同育人开放式的专业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厚基础、重特色、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建成具有“行业性、区域性、先进性”特色的中西部一流专业,成为我国煤炭领域及相关领域的能源与动力专业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方向:
(1)流体机械及工程
  主要从事流体机械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有: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原理、液压传动与控制、泵与风机等
(2)热力发电
  主要从事热力发电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有: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等
(3)制冷与低温工程
  主要从事制冷与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有:制冷及低温原理、制冷压缩机、空气调节等。

实践教学:
  金工与电子技术实习:以培养学生的机械基础以及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理论实践为目标,在校内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开展金工与电子技术实习。
(1) 热工基础以及专业课程实验: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目标,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开展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2)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的制冷空调实践创新平台以及依托校计算中心的发电厂仿真机系统,完成制冷空调以及热力发电两个主要就业方向的自主创新实践教学。
(3) 以培养学生专业与企业应用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为目标,在本专业建立的校外教学科研实践教学基地(如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中航集团,科隆集团,河南千年冷冻有限公司,华润电力,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沁阳分公司,神华集团焦作电厂分公司,新乡豫新电力等)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工作。
(4) 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和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为目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如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河南省制冷空调大赛等)。
课程设置及就业:
  主要开设专业课程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流体机械原理》、《制冷及低温原理》等。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流体机械,热力发电,制冷空调,以及其他相关热力过程和新能源领域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管理、销售等工作(如华能、华电、中电投、大唐、国电、华润各大发电集团以及煤业集团公司的火力发电企业、核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海尔、格力、新飞、英格索兰、LG等国内外制冷企业集团等)。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多相流及传热传质
研究低浓度瓦斯细水雾安全输送理论与技术;洁净煤利用技术中滤芯附近滤饼层多孔介质内部气固两相流;煤岩多孔介质中多相流体动态渗流机理;高温气体过滤器过滤反吹全程的气固两相流动等理论与技术应用问题。
2.、洁净能源与节能技术
研究新型高效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能源利用中的污染物生成机理与防治、低品位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热能利用系统及设备的最优化理论和技术以及新型高效传热及节能新技术等。
3、复杂环境降温与空气调节
研究矿井风流与围岩热湿交换理论、深矿井受热害环境的人工降温方法、矿用救生舱内部生存空间的空气气流组织及其热舒适性以及复杂环境降温与空气调节新技术方法。
4、新能源技术与装备
立足国家和河南省新能源产业需求,着重开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的热利用与发电技术与理论研究。
5、流体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
  研究煤矿井下煤岩开采过程中水射流辅助破岩理论与技术、前混合式磨料射流理论、混沌调制冲击射流理论与技术等。
近年来,学科点获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与教学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纵向经费达220余万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行业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约800万元;发表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90篇,出版专著/规划教材6部,获得专利30余项。
学科建设: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01年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点。在校级重点学科基金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快速发展,2008年成功申请并获批了河南省重点学科,并获得了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学科升级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目前专业正在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力争在学科发展上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