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栏目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栏目 > 科研动态 > 正文
河南理工大学牵头制定的《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发布人:牛晶晶 供稿人:秦歌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6号公告,批准21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由河南理工大学牵头组织中钞设计制版有限公司、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南通美精微电子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的GB/T 45376—2025《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电铸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其发布与实施填补了我国国家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对推动我国电铸技术进步与产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GB/T 45376—2025《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规定了镍和铜制品的电铸工艺流程、芯模制备、芯模预处理、电铸过程控制与电铸后处理等环节的操作要求,并描述了电铸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电铸是利用阴极电化学沉积原理制造结构或零件的特种加工方法,具有成形精度高、适用材料与几何形状范围广、表面形态-形状-性能可协同调控等优势,主要用于其他方法难以或不能制造的特殊形状金属结构与零件,如精细表面结构、光滑内表面、薄壁多孔件、大型薄壳体等。电铸技术在表面微结构模具、金属反射镜、航空航天薄壳构件(如火箭喷气管、波导/纹管、冷屏件等)、光滑内壁金属管、微纳尺度金属零件、金属掩模板/转印板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已成为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模具、磨具、医疗器械、精密机械等产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之一。近年来,受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防军工、高端医疗器械等国家战略需求驱动,电铸技术的基础研究与推广应用日趋活跃。

据了解,除本项国家标准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明平美教授团队正牵头组织国内优势单位继续制定多项电铸技术国家和行业标准,旨在构建完整的基础标准体系,助力我国高端制造自主创新。

 

1 国家标准GB/T 45376—2025《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的封皮和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