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年,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6年获得“机械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最早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授予权的高校,2008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14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一、成果介绍
1.优秀的人才梯队
  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依托机械工程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学科现有专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博士生导师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杰青2人,洪堡学者1人。近年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招收博士生20余人,已经有10人毕业,已经成为各科研机构的骨干,为机械工程学科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2.实力雄厚的科研平台建设
  本流动站具有良好的研究平台,为博士后的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拥有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批“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08年获得“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009年获批“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11年获批“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获批河南省矿用设备安全检测中心。
3.国内领先的学科研究领域
  该学科长期围绕煤炭矿山装备和精密制造工程等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精密测量技术、矿山装备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矿山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河南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4.先进的科研实验设备
  本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目前可供博士后研究人员使用的实验设备达到2680万元,如DMG五轴加工中心、超精密车削中心、白光干涉仪、矿山提升井架实验台、激光跟踪测量系统、三坐标测量仪,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超景深显微系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各种谱分析仪等,学校本年度重点学科建设设备到位后,仪器设备总值将达到4000万元以上,完全可以为国内外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继续深造提供较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5.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科现承担有国家973、863项目及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承担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大量省部级和大型企事业委托项目,经费充足,完全有能力支持优秀博士生进行博士后的科学研究。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0余篇,其中SCI2区 14 篇,3区 13 篇,国家一级学报 27 篇,EI收录 340 篇,专著 6 部,发明专利 29 项。近三年科研经费平均每年 1248万元。
6.学术交流
  学科非常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次来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40余人次赴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科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学科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有着很好的学术交流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导师简介
1.赵波
  男,汉族,195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机械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型科研团队带头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硬脆材料精密加工理论与装备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际、国内一级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8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3项,2等奖3项。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企事业项目12项,获国家金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等奖1项,市厅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5项。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全国磨粒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动力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河南省煤炭学会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2.王裕清
  男,汉族,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焦作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理工大学重大贡献奖获得者。长期从事机械制造、液压传动与控制、生物机械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煤炭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矿用弧齿锥齿轮切削过程计算机模拟研究”、“双管型直线电机驱动的压缩机研究”等研究课题10余项,主持大型企事业研究课题10余项。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及规划教材8部。在《中国机械工程》等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EI收录6篇。获国家专利3项。兼任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法政大学等客座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机械传动学会理事,河南省矿山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日本机械学会外籍理事,中国机械工程等杂志编委。
3.赵俊伟
  男,汉族,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勤廉兼优先进个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国际ICMI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入选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9年7月至10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究,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在台湾大学学习研究,2004年3月至7月在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担任中国援外工程项目机电技术培训专家。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9项及多项横项研究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2篇,13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一部获河南省优秀著作二等奖。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
4.荆双喜
  男,汉族,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理工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煤炭“653工程”高可靠性带式输送机、提升与控制设备首席专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以来从事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械振动噪声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教学科研工作,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以及企业委托项目26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便携式机械故障诊断系统”、“通风机在线振动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在河南山西等煤业集团公司得到广泛应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在《振动工程学报》、《煤炭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振动与冲击》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EI收录10篇,出版著作2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5.焦锋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首席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与精密超精密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横向课题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
6.明平美
  男,汉族,湖北黄石人,1974年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计划”获得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精密与特种加工、微纳制造技术、矿山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杰出青年)支持计划等省级以上项目8项。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4项。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Electrochimica Acta》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50项。已培养校优、省优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8名。
三、招聘信息